挖掘思政工作优良传统 推进红色基因主题教育

为进一步推动红色基因主题教育的开展,9月6日上午,学校在主楼512会议室召开“回顾政治教研室历史 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教育座谈会,学校领导与师生共同回顾政治教研室历史,寻找红色基因的精神源泉。校党委书记王寒松出席会议,表示,要以此次座谈会为契机,深入挖掘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传统,推动红色基因主题教育向纵深开展,凝聚全校师生力量,为推动一流大学建设,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成恩主持会议,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宋丹出席会议。原校党委书记金同稷,政治教研室首批教师鲁谆、郭必康、罗庸生、朱舜卿,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马宽,党委宣传部、学工部、研工部、校团委相关部门负责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代表,大学生理论提高班学生代表参加会议。

座谈会上,政治教研室首批教师先后回忆了教研室成立的背景初衷及发展情况。他们表示,大工作为共产党亲手创办的学校,在创校初期就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十分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1950年,学校正式成立政治教研室。面对初期人员短缺的困难,学校抽调了经过思想改造运动锻炼的15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充实师资队伍。金同稷说:“这支教师队伍是在与错误思想斗争中、在与理论联系实践中成长起来的,是具有独特优势的。”据郭必康回忆,教研室主任周子明、副主任丁仰炎两位老领导对政治教研室的建设起到了奠基作用。

1953年政教室逐步开设“中国革命史”“政治经济学”“马列主义基础”三门课程,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我们就是在红色基因熏陶下成长起来的,”我校首批学生、49级化工系的鲁谆说:“刚进校,学校就组织新生进行了两个半月的集中政治学习,对我们树立革命的人生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罗庸生说:“我选择到大工读书就是因为她是党亲手创办的学校,是一所有红色基因的学校。”事实证明,理论课程的开设在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教育,帮助学生完整地、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坚定理想信念,掌握科学方法论,自觉地为党的事业服务、为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朱舜卿和马宽就新形势下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永葆红色基因提出了建议。他们表示,大工作为党亲手创办的学校,始终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当前,面对国内外新形势,传承和发扬红色基因、理论联系实际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在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人才中起着重要作用。

教师代表王嘉汇报了当下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安排和如何发挥大工思想政治工作特色将红色基因融入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学生代表沈大器讲述了自己从大一时空有理想的懵懂少年成长为懂得用实际行动服务他人的合格党员的经历,表示,要在红色基因的指引下继续锻造自己,使自己的能力与社会的需要相适应,成为大工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和继承人。

听完大家的发言,王寒松书记表示,我校思想政治教育起步早、起点高,有着光荣的传统和历史底蕴。以在座的老前辈为代表的老一代大工人怀着对党和国家的深厚感情,对学生成长的关切之情,在建校之初积极参与政治教研室的建设,让大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处在全国领先位置,对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既是对思政课的早期探索,也是大连理工大学红色基因的重要来源。

王寒松书记表示,大连理工大学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从建校之初起,就注重加强马列主义教育,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去年,在总结全校优良办学传统的基础上,学校启动了红色基因主题教育。一年多以来,主题教育深受师生欢迎,形成高度共识。学校要深入挖掘政治教研室的历史,从历史中吸取精神养分,发扬优良传统,在全校范围形成传承红色基因的良好文化氛围,让师生的历史自觉、政治自觉、文化自觉、党性自觉不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逐渐汇聚起坚定不移跟党走、积极推动一流大学建设的强大动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贡献大工人的智慧和力量。

李成恩在主持会议时表示,老一辈政治教研室工作者的发言进一步增强了我们传承好大工红色基因的信念,红色基因主题教育开展至今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但继续深入开展、强化主题教育成果是今后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学校将进一步推进红色基因主题教育,以此作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线和特色,助推学校一流大学建设,为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



Copyright © 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大连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