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高度重视“健康工程”的实施,划拨专项资金建设了“运动健康促进中心”。2017年10月23日,运动健康促进中心正式面向教职工免费开放,地址位于刘长春体育馆地下一层,每周三、周五下午3:00-5:00固定开放。校党委书记王寒松、校长郭东明先后到运动健康促进中心进行工作调研,要求继续推动运动健康促进中心建设,加强对师生体质测试和体育锻炼的培训和指导,切实提升师生体质。
古人云:“上工治未病。”运动健康促进中心能够为测试者提供身体成分、骨密度、动脉硬化、心肺耐力、平衡能力、肌肉力量等健康体适能相关指标监测与评价,这些指标与人体健康状态密切相关,是预防慢性病需要监测的重要指标。
身体成分测试——健康体重管理,采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BIA),利用多点接触电极,回路方法对人体多项身体成分进行综合分析。为控重、减脂、肌肉训练、营养平衡和诊断疾病等提供科学数据。
骨密度测试——骨质疏松提前预警,通过测得超声穿过脚跟部的SOS值(声速)和BUA值(超声频率衰减),计算出BQI值(骨质指数),从而对骨质密度进行精确的量化评估,对骨折风险给出科学评估,协助对骨质疏松症进行前期诊断。
动脉硬度测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PWV检测是世界各国学者公认的动脉僵硬度的评价方法。同时,在2005年召开的卫生部十年百项“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推广”会上,血管机能参数PWV、ABI已被列为中国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标准指标。
平衡能力测试——摔跤、滑倒风险预测,对受试者的平衡能力进行测试,测试过程中通过可视化的测试结果反馈不同测试姿势下的平衡信息,帮助对受试者平衡能力的训练、分析、姿势的矫正,并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为早期发现受试者平衡能力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提供科学的分析及解决方法提供依据。
心肺耐力测试——人体发动机。心肺耐力是指一个人持续身体活动的能力。心肺和血管的功能对于氧和营养物的分配、清除体内垃圾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进行有一定强度的活动时,良好的心肺功能则显得更加重要。
经过测试,生成检测报告,运动健康促进中心团队为每位测试者提供科学合理的体质监测与评价服务,提出体力活动不足的“病因”推断、监测手段、健康效益和预防措施,为测试者预防、放缓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健康促进发挥了积极作用。
经过测试,生成检测报告,运动健康促进中心团队为每位测试者提供科学合理的体质监测与评价服务,提出体力活动不足的“病因”推断、监测手段、健康效益和预防措施,为测试者预防、放缓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健康促进发挥了积极作用。
运动健康促进中心以乒乓球协会、水上运动协会、太极拳协会、网球协会为平台,集中指导教师科学运动,寓教于乐,用兴趣爱好激发教职工的运动热情,提高教师热爱运动的内生动力。
运动健康促进中心团队以学校研究运动人体科学的教师为骨干,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5人,讲师3人,其中8人为运动人体科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该团队主持与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体育总局奥运攻关项目、省市级各类基金等项目,成果包括SCI、EI、CSSCI,CSCD,RCI论文,国家发明专利10项,具有丰富的健康测试与评估工作的经验。
健康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未来,体教部将继续与校工会、校医院、学生工作处、研究生院、校团委、生物医学工程系联动协作,紧密围绕师生健康,统筹教学、群体、竞赛、体育社团、体质监测等方面规划打造健康平台,全力为师生的健康促进提供科学保障、贡献“健康智慧”,全方位推进健康工程建设向广度和深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