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http://dl.cnr.cn/jrdl/20180619/t20180619_524275099.shtml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制胜者,谓之神。” 在大连理工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开设的《单片机原理与实战》实践课上,教师李胜铭引用《孙子兵法》中的经典语句分享了创新创业路上应具备的思想素质,让听讲的学生们大呼过瘾。
在创新创业学院,像李胜铭一样探索“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师不在少数。4月25日晚,学院举办了教学质量提升暨课程思政建设示范课,进一步强化教师德育意识和德育能力,形成课程育人的良好氛围。
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
在李胜铭的课堂上,学生们不仅能接触到精密的电子元件和复杂的编程,还能体验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李老师讲课用的PPT很特别,”学生耿豹说,“他的PPT最后一页不是‘谢谢’或者‘再见’等常见字眼,而是一句诗词、古文。所以我们私下都称李老师是‘李诗人’。”
据李胜铭介绍,每节课分享的诗词古文都是他结合课程精心挑选的,一般是富有哲理的古文。“古人总结的经验、智慧可以启迪今人,比如今天和学生分享《孙子兵法》中关于因敌取胜的内容,表面上讲的是如何在作战中取胜,但同时也告诉我们在创新创业中要因事制宜,要敢于打破常规探寻解决问题的新路径。”
“一边是沉甸甸的知识,一边是诗情画意中蕴含的哲理,李老师的课的确很有味道。” 学生耿豹说。
同样让学生感觉很有味道的是教师杨璐嘉指导的衍纸工社。衍纸艺术是起源于国外的手工艺,与中国结的制作过程相似,通过对材料的设计加工,制作出充满美感的工艺品。“和许多手工艺品的制作一样,一件完美的衍纸艺术品凝结着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杨璐嘉说,“虽然过程不易,但我和学生们都不会忽视任何一个细节。希望在这样的过程中能培养他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学院副院长吴振宇副教授表示,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育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目标的教育,本身就融合了国家战略、人才培养内涵式建设、学生个性化发展等多方面内容。“习近平总书记说‘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我们要引导学生把个人理想与国家社会发展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在努力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以德育人 知行合一
如果说给40人的班级上课并非难事,那这对于VR工作坊来说就是特例。由于实验设备价格不菲,学院购置的设备数量有限,而虚拟课程实践的内容需要佩戴VR头盔才能真实感受到浸入式的体验效果。为了让工作坊的40多名同学都能有机会体验学习,教师王飞龙采用5人小班授课的方式,保证每个人都能有一台VR设备边学边练。这样原本一周1节的课程变成了一周8次,工作量翻了八番。“只要能保证学生真正学到知识,自己辛苦点也值了。” 王飞龙说。经过短短一年的实践课程,学生团队迅速成长,团队完成的VR火灾逃生、VR手套、VR电梯等应用项目在各类竞赛中频频获奖。
暑假期间,教师李航的朋友圈收获了很多“赞”,他带领学生赴深圳参加暑期社会实践,开展创业调研工作,让创业精神成为学生德育实践课的重要元素。“虽然旅途劳顿,但大家热情高涨!”李航在实践过程中和学生一起克服高温、交通不畅等不利条件,将社会实践作为履行育人职责的场所,引导更多的学生自觉参与实践,主动用实践检验理论知识,锻炼理论联系实践的思维方式,促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参加此次实践的高大量说:“通过与创业者对话,我们感受到了他们有梦想、有野心、有实干、有坚持的创业精神,我也在心中埋下了一颗创业的种子,希望有朝一日自己能够打拼出一番事业。”
反哺教师队伍建设 助力提升教学质量
“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要想教出知识丰富、品德高尚的学生,教师必须首先做到德业双馨。”学院党总支书记杨雪岩说。
在创新创业学院,“课程思政”建设不断反哺师德师风建设。学院制定了《创新创业学院关于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施方案》,帮助全院教师梳理教学任务,明确将立德树人思想纳入到教学环节之中;组织“我的家庭家教家风”活动,引导教师家庭传承践行良好的家训家风;邀请退休教师郄万武为青年教师上党课、讲传统,积极开展师德师风大讨论,使教师树立起“四个相统一”的师德师风观,营造“为师先立德,授业正教风”的良好氛围。
系列举措使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教师们更加积极完善自身建设,积极强化个人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思想追求,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和品德。“明显感觉到老师们在学院党建活动中表现更加积极,在学院发展建设中更加主动投入、主动作为。”杨雪岩说。
为了使课程内容更好地与思政元素相结合,学院积极组织教师开展研讨,率先开展“教学质量提升暨课程思政建设示范课”,反复推敲各门课程中的育人元素,将其固化并丰富起来,引导学生在多元文化的交流激荡中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把创新创业的种子和梦想根植在学生心中,实现课程育人的目标。
教师通过不断丰富课程的思想教育内涵,让学生们不断感受着时代的脉搏和国家需求,也更加延伸出知识背后的精神力量,高涨了课堂上师生双方热情,探讨式、参与式、实践式、参观式、竞赛式的课堂,活力无限,“活”“火”的课程和竞赛不断脱颖而出,更加繁荣了创新创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