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图片 视频 报纸 广播 RSS
首页 > 新闻 > 大工往事 > 正文

怀念老红军

作者:于泽涛 来源: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时间:2013-12-27 14:39

惊悉原校党委书记周明同志去世,十分悲痛。他是我校史上4位红军时期参加革命的离休干部中最后一个离开我们的。怀念周书记,不由得不联想到我校4位老红军的音容笑貌和高风亮节,那种革命的精神是我们需要传承和发扬的宝贵财富,也是鼓舞我一生的精神力量。

老院长屈伯川是“延安来的”知识分子型的老红军,他带来了长征精神和延安作风,汇成了办学的灵魂。为创立和建设我们自己的大学奉献了一生。“老院长”已成为学校发展史上最具内涵和最受崇敬的词语。原总务处老处长张忠信是属于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很小就跟着共产党打天下的战士。“文革”中受到冷遇,粉碎“四人帮”后,曾改名叫张再干,意为继续为革命、为学校后勤保障工作再立新功。原校党委副书记王亦纯,战争年代参加过武装斗争和解放区的工作,建设时期负责过多个地方的工业建设,到学校做党的工作也是认真负责,老革命的气质与温文尔雅的诗人风采融为一身,很受人尊重。

周明书记在校工作时间虽然不长,但给我的教诲和帮助是永生难忘的。我于1981年2月调到学校党委办公室工作,有幸享受到在领导身边工作的“偏得”。周书记那洪亮的四川方言和幽默的词语,常常显露出深厚的历史和文化知识的底蕴;那充满激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常常使人受到鼓舞,或许是战争年代他在晋察冀办报工作中历练的结果。那时我看到,周书记为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平反冤假错案、推动学校教育工作发展而做了大量的细致的工作。他深入基层,走访老教师、老教授;他经常因开会或其他工作而很晚才回家;他到锅炉房检查冬天取暖等后勤保障工作……离休后周书记任我校第一届关工委主任,继续着关心下一代的工作,直到90高龄时学校关工委的同志还向他讨教过。

在我的成长中有两件事使我更为难忘。

记得是在我到党办工作的第二年春节前的寒假中,一天周书记来到我家(南山37㎡的一室半),没有事先告知,只有党办主任陪同。学校的大书记来看我一个刚到机关工作的年轻人,深受感动的同时,怎么能不激发起努力工作的劲头呢!。临走时他操着浓重的四川口音对我爱人说:“小王,你要经常敲打敲打小于。”说着朝我的后背拍了两下。我爱人忙说,“我哪敢打他呀!”周书记笑着说,“你看他年轻轻的就有点驼背,你要时常提醒他挺起胸膛”。大家都会意地笑了。细致之处见真情,随着年龄的增长,虽然我的驼背没有矫正,但周书记那诙谐而情深意长的话语,是我与我爱人永远难以忘却的话题。

2005年我调到离退休工作处做处长,周书记得知后,专门去买了两本书送给我,并带来了一封亲笔信。要我抽时间读一读,一本是《唐诗三百首》,另一本是《古文观止》。信中写到,“为什么要送你,我觉得应该懂一点古诗、古文,对于发扬中华文化传统有好处。”高校的老师和干部“主要精力应该是学科学,但作为一个中国人对我国古老的文化,也应该有点常识。”“只是希望你在学科学之余,来读点中国古文化的常识。”这是对我新的工作的期盼和要求,是对年轻一代的关怀和教育。使我感到沉甸甸的、更是热乎乎的。

去了,革命战争年代作为历史的一页翻过去了;去了,四位老红军的奋斗历程也成为了历史的一页。但以长征精神为核心的老红军的革命精神是永存的!那种百折不挠的毅志和坚定的理想信念、那种公而忘私和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那种深入群众而热心为民的朴实作风···已经蕴含在学校的传统和校园文化中,也将永远激励着后人继续前进!

真的,好想您们······

放心地去吧,新的一代已经坚定地走来了······

责任编辑:责任编辑:张平媛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