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图片 视频 报纸 广播 RSS
首页 > 新闻 > 大工往事 > 正文

【走近老教授】张丽美:英语系创建团队的普通一兵

作者:张丽美 口述 学生记者 王瑜 秦利超 张倩整理 来源:宣传部 新闻中心 时间:2015-07-10 09:34

人物简介:

张丽美,女,祖籍无锡,1957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被分配到大连工学院工作。亲历英语师资班和英语专业的建设过程,于1996年正式退休。

1957年,我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读大四,反右派斗争接踵而来并蔓延到全国各个高校。于是我们这些大四学生草草地毕业了,我和另外两位同学被分配到大连工学院。

当时的新中国很崇拜苏联,视苏联为老大哥,全盘向苏联学习。我刚到大工时,学校只有俄语教研室,只开设俄语课,并没有英语课。我们是大工第一批英语教师,但那时英语教学并不被学校重视,我们心里比较苦闷。每天都很清闲,偶尔给教师们上几节英语课,也有以英语为第二外语的学生,但是人数极少。我们这些英语专业教师基本成了打杂人员。

1960年中苏关系出现裂痕,国家开始改变大政方针,提倡要跟西方有联系,要向西方学习。我校开始在各个系设立英语班,第一外语由俄语变成英语,由最初一个小班变成了多个大班。同时我也开始教俄语老师学习英语。

1964年,我院计划建立第一个英语师资班,当时从各系抽调了一批学生专门学习英语,将他们培养成英语专业教师,壮大我院英语教学师资队伍。但是这次英语师资班人数不够,主要原因是学生们都不愿意改专业。1965年“文革”爆发了,这个师资班很快就解散了,学生们回到原专业,我记得很清楚英语师资班只剩下一个学生。

“文革”结束后,1976年我院又重新抽调了六名学生组成英语师资班进行定向培养。其中有两名学生是化工专业,当他们读到大四被要求回到原系,否则便会影响学部的分配计划。这两名学生被学部召回去后,英语师资班只剩下四名学生。他们分别被学校送到上海外国语学院、辽宁师范学院(现辽宁师范大学)等学校进修。其中两位学生后来去了美国,另外两位毕业后留校,成为英语教学的骨干力量。

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招生制度,外语系师资力量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充实壮大。当时大连海运学院(现今大连海事大学)比我校师资力量强,所以我们与海运学院紧密联系,向人家取经学习,并请他们的教师来讲课。

我校的学风一直令人称道,不到外面讲课不知道,到外面讲课就会发现大工学生不仅聪明,学风也非常好。而这种学风由来已久,绝非一日之功。外语系成立之初,各方面条件极其艰苦,没有练听力设备,我和一位教师找来小人书,将小人书里的中文翻译成英语。然后将小人书拿到物理系实验室,用幻灯机放大在墙上进行英语教学。如今回忆彼情彼景,真是令人感慨万千,唏嘘不已。如今那位老师人在美国,我想这一幕也会永远地铭刻在她的记忆深处吧。

那时候还没有统一教材,我们就四处寻找,曾经去过北京外国语大学找教材。学生们学习劲头十足,利用有限的学习条件拼命去学。那时候的录音机庞大笨重,录音带是盒式的,学生们只要有机会就寸步不离守着录音机翻来覆去地听录音带。那届师资班只有6个学生,我至今还记得六个脑袋挤在录音机前聚精会神的样子。我有几位在北京高校工作的同学,我常去他们学校听课,跟他们索取学习材料,模仿他们的教师怎样授课。为教好英语,我们想尽一切办法,克服一切困难,只为能够在三尺讲台上,教书育人不辱使命。

1985年,我校英语专业正式招生。这个时候,教学条件稍微有所改善。1986年,我开始接手英语专业。那时候的英语专业叫做科技英语,不仅和现在一样有阅读、听力、口语、写作,还授有一些理科的课程。当时外语系也聘请了外教,第一个外教是搞历史专业的,另一个外教以执教严厉而著称,学生们都很畏惧他,但又特别喜欢听他的课。我记得他是这样给学生上作文课:要求学生在课堂内必须把作文写出来,写一段就好,不要写多。经他批阅之后,再将这一段进行扩展,写成一篇有一定字数要求的文章。这个写作方法令我们受益匪浅,学生的写作能力都得到极大提升。可以说,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独家教学秘诀,为学生夯实了学科基础、知识结构。

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学生是一个温暖而生动的群体。尤其是退休后,每每回顾执教生涯提起“我的学生”,我的心里总会涌起一股特别的温暖、感动与自豪。有一位77届男生,他曾下过乡,在班里年纪比较大。毕业后他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干得风生水起,如今在时代广场附近经营一家信誉非常好的大公司。他为人低调,生活朴素,却慷慨仗义,古道热肠,曾经匿名为学校捐款。87届的外语系,一个班只有3个男生,如今他们个个事业有成,成为业界的中坚力量。还有一位89届的学生当年学习非常刻苦,她选修了第二外语——德语。工作多年以后,她参与竞聘一个热门的职位,以精通两门外语的优势强势胜出。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不知不觉间,我已步入晚年。人老了,就爱频频回忆往事。一个老教师的回忆是美丽的,是有滋味的。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这是我从事教师职业的心得。尤其是在过去那个困苦的年代里,教师的世界观、人生态度、思维方式,甚至教师的一句话,都会对学生的内心世界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我热爱教师这个职业,我无悔于教师这个职业。

后记:

采访结束时,我由衷地对张教授说,“您可以说是大工英语系的奠基人啊!”张教授笑着摆摆手说,“奠基人谈不上,因为我不是领导者,我只是普通一兵。有人坐镇指挥,就得有人冲锋陷阵埋头苦干。‘我是一名好战士!’这是我对自己的评价。”

更令我感慨的是,在英语系创建之初,师资班的学生们怀着“为自己的成长而工作”的理念努力工作。恰是具有了这种成长意识,张教授才成长为一名能够承担起教书育人的崇高使命,以特有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业绩赢得学生广泛赞誉的好教师。

如今各行各业都在提倡“战士精神”,一场场战役和一次次凯旋都离不开“战士精神”。在过去的年代里,如果没有“士兵精神”是打不了硬仗的,是成就不了事业的。张教授说:“没有凝聚力,就没有战斗力。我们更要学好怎样当一名战士”。

责任编辑:责任编辑:张平媛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