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图片 视频 报纸 广播 RSS
首页 > 新闻 > 综合新闻 > 正文

【课程思政】建筑与艺术学院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陶杰 韩放 来源:宣传部 新闻中心 时间:2018-06-15 14:27

为贯彻习总书记教育思想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贯彻《中共大连理工大学委员会关于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建筑与艺术学院深化人才培养方案,大力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落实“各门课程都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的工作思路,挖掘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充分发挥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坚持正确导向,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教学管理

学院党委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明确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育人的理念抓教学,将价值引领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书育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贯穿教育教学各环节。

学院注重加强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筑牢思想基础。坚持和改进教师政治学习制度,通过开办专题讲座、教工党支部扩大学习研讨等形式,组织全体教师学习研讨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思想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王寒松书记在学院调研课程思政时的讲话精神。通过学习研讨,让每一位教师都明确大学的责任是培养优秀人才,树立课程思政的新理念。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引导教师成为“四有”好老师。

同时严明教学纪律,强化教学管理。在院系层面的各级会议上多次对教师进行宣传教育,强化教师对课堂是意识形态主阵地的认识,明确教师课堂教学的政治底线和教学规范要求,让每一位教师都“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确保课堂意识形态安全。学院要求各专业认真梳理培养方案中的专业课程,对其中史论类课程进行重点改进和加强。以建筑学教育为例,对于承担建筑历史类课程和对新生影响较大的专业概论类课程教师,系主任与其分别进行一对一谈话,强调建筑历史教学的重要目的是“以史为鉴,推动有地域特色的中国优秀建筑文化的建立与发展”,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客观、辩证地讲述宗教建筑的内容,课程内容重点阐述空间设计原理、形式美学、建造技艺等专业知识,做到不扩展宗教内容,更不能宣传教义。

坚持立德树人,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育人体系

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教育功能是构建全员育人格局的内在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契合专业,以“隐形嵌入”的方式将思想引导融入教学。

在城乡规划专业授课中,教师从行业需求出发,注重引领学生关心国家、城市、社会,关注规划实践、理论前沿,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工作有机结合。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解中国近40年城市和经济发展,其速度与规模全球第一,体现了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这种中国模式的政治优势;近年来,美丽乡村、城市双修、特色城镇、城市群等一列的政策举措,对中国城乡快速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教师作为学科理念的践行者,亲身传授给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认识与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在课程当中融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实现政治认同中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其言传身教的作用不言而喻。

在艺术系教学活动中,教师注重突出主旋律方向,注重书写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不但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具有中国精神、中国文化、中国气派的艺术作品,更以专业教师创作的国家重大历史题材和弘扬中国精神的优秀作品为经典课件和生动案例,培养学生的四个自信。艺术系教师创作的油画作品“十大元帅”、“南泥湾”,雕塑作品“西藏和平纪念碑”、“大包干”、“刘长春”、系列人物雕塑“历史伟人红色记忆”等,都通过多种艺术手段着重刻画了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及新中国建设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展现大工这所学府特有的红色基因。艺术系教师创作的这些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的优秀作品,表达了中国艺术的价值和话语权。其作品表现出来的艺术价值观,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鼓舞学生,通过艺术作品来推动师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工业设计系的教师在课堂上强调中国设计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在设计理论课和实践课中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注重课堂形式的多样性和话语传播的有效性,围绕“中国设计的话语权与中国设计的文化立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等问题,以设计沙龙的形式进行深入探讨,增强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的专注度,引发学生的知识共鸣、情感共鸣、价值共鸣,从而不断塑造学生健康向上的学习态度和理想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坚持价值引领,把理想信念教育融入课程教育

学院在课程设计中融入理想信念教育,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为核心,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做到课程教学与理想信念教育互补共振。课程思政不是单纯的思政课,课程思政需要将课程的资料与育人点联系起来。在学院多门课程设计中,授课教师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课程教学,进行有益尝试,不断建设、凝练特色课程。

学院在入学教育和相关概论类课程中,加强对大工红色基因的宣传。建筑与艺术学院的发展历程,有其特殊的演变历史,有追求卓越、不懈奋斗的光荣历程,有不畏艰苦、勇攀高峰的代表人物,从汪坦教授带领第一届建筑系学生绘制凌水校区的蓝图,到80年代重建建筑系之初一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来校授课,每一段历史背后都是一个值得珍藏的记忆,每一个时期都无不彰显先行者的奋斗足迹。通过向学生讲授学院发展历史,使他们领会大工红色基因内涵,激励同学们自强不息、拼搏进取。

建筑学专业在2016年培养方案进行调整之际,加大了中国建筑史及中国建筑文化等内容的教学比重,扩展知识内容。学院连续几年邀请东南大学专门研究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教师进行讲座式课堂教学,在较大程度上加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建筑文化的弘扬。在一年级概论类课程上,通过介绍梁思成等国内杰出建筑师和优秀案例等内容,加强建筑师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教育。

艺术系设计相关专业秉承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办学宗旨,既守望中国精湛的造物技术,也沿袭中国传统生活审美趣味,将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设计理念融入教学。专业在模型制作课程中开设了《中国木工工艺》,《应用陶瓷设计》,《中国家具设计》等内容,在设计理论课中,讲授《中国工艺美术史》、《汉字字体设计》、《民间艺术》、《考工记》、《长物志》、《闲情偶寄》、《陶雅》等中国传统工艺和美学的专著,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与智慧,逐渐培养学生的中国文化自信以及为中国国情服务的设计意义。

王寒松书记在建筑与艺术学院调研“课程思政”时强调:要将“课程思政”作为一项长期的重点工作来思考、来推进、来落实。学院将以“久久为功”的精神,持之以恒推进“课程思政”改革试点,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 探寻课程建设的基本规律和解决路径,全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学校实现“双一流”大学目标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姚璐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