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成就奖获得者 刘恩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法人代表,主持工作)。1983年-1987年就读于我校无线电技术专业。2017年,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交会,天舟一号交会对接激光雷达功不可没,打破国外对交会对接高精度敏感器技术垄断,自主研发交会对接激光雷达技术的主要攻坚人就是刘恩海。大学毕业至今,他从事光电精密测量和自控技术研究与工程研制已30多年,他常说“大工人就要做点实实在在的事”。在他的带领下,科研团队完成了“红外元件探头视场及精度测试系统”,为国内首次实现红外探头的全自动化系统测试填补了空白;研制了“载人航天工程用的小型地球模拟器”,实现模拟地球弦宽的组合控制和全数字信号处理;研制载人航天运输飞船交会对接激光雷达、探月工程CE-3有效载荷地形地貌相机,成为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的重要支撑手段。作为光电所主持工作的副所长、法人代表,刘恩海带领团队围绕国家战略,实现重大原创成果、重大战略性技术与产品、重大示范转化工程产出。2017年,光电所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继2016年后再次问鼎该大奖,成为罕见的“双冠王”。春风化雨山河秀,长路当歌壮胸怀。刘恩海坚信,只要踏踏实实,永远不会失败。
校友成就奖获得者 苗玉华,中航沈飞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1981年-1985年就读于我校金属材料专业。2012年,歼15战斗机从“辽宁舰”上腾空而起,这意味着中国打破舰载机技术的空白,成为世界上少有的几个独立研制、生产现代化舰载机国家之一,此时,作为项目负责人,苗玉华才稍微松口气。工作至今已三十多年,他已主持和承担了几十个航空工业重点项目研制和生产工作,为提升“中国制造”的核心竞争力不遗余力。他曾获新中国航空工业建立60周年“航空报国突出贡献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30余项荣誉,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计划,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哪里需要我,我就要到哪里去”,苗玉华始终初心不忘,以航空报国为己任,与沈飞齐心并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辛勤耕耘、恪尽职守,把青春和热血都献给热爱的航空事业。国家强盛,人民的幸福才会有坚实的依托;匹夫有责,当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苗玉华,航空报国的大国栋梁!
校友成就奖获得者孙盛典,高级经济师,深圳康佳集团独立董事、深圳万科集团董事。1978年-1981年就读于我校自动化专业(77级)。曾任国家物资部成套设备管理局人事处处长,国内贸易部行业管理司综合处处长,深圳中康玻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深圳市赛格三星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深圳赛格日立彩色显示器件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长,深圳市赛格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深圳市赛格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曾兼任深圳赛意法微电子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深圳华星光电公司董事,香港创维集团独立董事,深圳华控赛格公司副董事长,深圳电子行业协会会长,中国电子商会常务副会长。
校友成就奖获得者 樊恒海,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某部研究员。1982年-1986年就读于我校应用数学专业。作为卫星型号任务的测控总体、卫星管理、飞控组组长及主管总师,樊恒海把全部心血倾注于航天测控技术工作,完成了载人航天工程地面测控网、921工程、二代导航工程以及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等建设论证设计;承担完成五项国家重大专项工程;圆满完成40余次航天器早期测控和在轨卫星长期管理任务。2011年,我国第一颗海洋环境监测卫星发射升空时出现险情,濒临解体,樊恒海主动请战,带领团队奋战46个日夜挽救卫星起死回生,为国家挽回数十亿元的重大损失。他带领团队组建国家首个航天器健康管理实验室,使得卫星故障诊断与维修水平大幅提升。27年间,他亲历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提出了带章动自旋卫星的姿态轨道控制与确定方法,设计了我国陆基测控网资源调度算法,完成了十余颗在轨卫星重大故障抢救任务。在这个仰望星空的岗位上,樊恒海坚其志,苦其心,勤其力,用一生做守望星空的中国“牧星人”。
校友成就奖获得者 吴慧明,浙江开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1985年-1989年就读于我校岩土工程专业,1989年-1992年硕士就读于我校土木专业,2001年获浙江大学岩土工程博士学位,教授级高工。1997年,已经在宁波大学任教五年的吴慧明毅然辞去公职,冲到岩土工程一线,一干就是二十余年,只因为骨子里的岩土情。二十余年的一线经验让她迅速成为行业专家,她主持的“高压气溶胶排水固结技术研究”项目对岩土工程领域的核心基础理论进行了重新构建,被评为“第四届浙江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她的课题“广义复合地基理论研究及工程应用”研究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获“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近五年,她主持完成的基桩检测项目年均超过300项,累计2000余项,产值数亿元,多个项目获鲁班奖、钱江杯、甬江杯等奖项。作为女性,穿上难看的工作服在现场摸爬滚打,无时无刻都要留意现场安全,跳出体制后出现不稳定,日复一日通宵达旦的工作强度……她都毫不在意,因为怀揣梦想——深入研究世界最先进课题,与国内工程实际有效互动,为祖国岩土工程事业发展贡献大工人的力量!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岩土女儿吴慧明正执着前行!
校友成就奖获得者 段旭如,全国政协委员,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副院长。1983年-1987年就读于我校应用物理专业。太阳能带来光与热,是因为它内部进行着热核聚变反应,如果人类掌控这种反应,就意味着世世代代将拥有无限的、清洁的能源,这就是“人造太阳”计划,又称ITER计划,现已吸引30多个国家参与,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科学工程之一。作为中国核聚变研究领域领军人物,段旭如奋发有为,让中国的“人造太阳”研究水平世界领先,他主持了中国环流器二号A装置实验,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具有边缘局域模的高约束模式放电,是我国磁约束聚变实验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进展,为ITER计划贡献了中国智慧。为了追求打开人类能源大门的“金钥匙”,他以梦为马,坚持按照国际高标准建设ITER部件,保证中国质量可靠、稳定。他多次应邀在国际原子能机构聚变能大会等国际学术会议做大会报告,发表论文140余篇,是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首批科技带头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人类能源的道路上,段旭如不懈驰骋!
校友成就奖获得者 纪志坚,高级工程师,大连冰山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1985年-1989年就读于我校化工机械及设备专业,1998年-2001年就读于我校MBA,2001年-2005年博士就读于我校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29载冰山征程,他从一名普通技术员一路披荆斩棘、昂扬进取,成长为冰山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在他的领导下,这个拥有88年历史的大型混合所有制企业集团,把握住了每一次改革转型的契机,从中国制冷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发展成中国制冷行业的领军企业。经营冷藏运输车业务,开辟中国商用橱柜市场,纪志坚在入行之初就敏锐地觉察到商机,连续不断地填补了中国制冷行业多项空白,将行业版图一扩再扩。升任冰山集团总裁以来,顺应时代发展,价值经营和技术创新是纪志坚先后主打的两张王牌。锐意进取、精益求精、敢闯敢拼,纪志坚,不断引领中国制冷行业前行的大工人。
校友成就奖获得者 魏国平,奥吉娜集团董事长。1979年-1983年就读于我校中间体及染料专业。1991年创立奥吉娜集团,下设化工、药业、抚顺公司等三个子公司和一个绿色化工研发中心。作为民族品牌创立者,他带领企业深耕高端润滑油技术十七年,打破了西方国家对该技术近40年的垄断,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中国全合成油生产基地。本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药业公司连续八年亏损的重压下,他从未放弃,勇于创新,匠心独运,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研制出中国第一个复合口服泡腾片,填补了我国空白。此外,“分子蒸馏-催化加氢组合技术再生润滑油”项目被国家发改委列入辽宁省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工业重点国债资助项目,“利用植物油开发全生态友好型农机专用润滑油及产业化”项目通过国家级星火计划重点项目验收。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坚持走专业化和精细化之路的魏国平,始终以稳扎稳打的品格在商海洪流中破浪前行。魏国平,拥有匠心、恒心、责任心的民族企业家!
青年校友成就奖获得者贾西贝,深圳华傲数据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1995年-1999年,本科就读于我校计算机及应用专业,从事数据质量、XML数据管理以及数据集成等方面科学研究。2011年,已获得博士学位并入选英国爱丁堡皇家学会创业研究员的贾西贝带着国际前沿的科技成果毅然回国创业,作为世界上首个自动化、智能化的第三代数据质量管理系统的开发者,他怀揣着“数据为民”的理想,励志为中国政府治理提供高质量的数据服务、为政府决策做更精准的预算和规划。华傲公司在2012年获“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百家最具潜力创业企业”,2013年与腾讯、百度一起被《哈佛商业评论》列为“引领大数据发展”的三家中国公司。作为海外科研团队,华傲在大数据的国际赛道中,逐渐跑出属于中国人的名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贾西贝,中国政府大数据的顶尖数据治理者与守护人。
青年校友成就奖获得者 高纪兵,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部副总工兼总工办主任、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总工办副主任。1996年—2000年就读于我校交通土建工程专业。十八载春秋流转,高纪兵从在工地上跑现场的技术员,蜕变为超级工程建设中研发出多项世界领先技术,取得43项发明专利的优秀科学工匠。在世界第二跨径斜拉桥——苏通大桥、世界首座三塔悬索桥——泰州大桥、国内最大跨径连续钢箱桥梁——崇启大桥中,都有他挥洒的汗水和攻坚克难的身影。参与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的7年里,高纪兵成为这座跨海巨龙的“筑梦者”,他与团队集成开发数十套专用设备和控制系统,在沉管“半刚性”结构研发论证、国内首次8万吨沉管工厂法预制、外海沉管安装成套技术攻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9岁的高纪兵,将年轻岁月的“苦”和“累”都尝尽,经历着中国从“桥梁大国”到“桥梁强国”的转变,将时代与国家赋予的使命挑在双肩,用坚实的臂膀架起一座座祖国山河的脊梁。高纪兵,与时代并肩的桥梁工匠。
校友贡献奖获得者 任晓民,大连赛诺五金矿产有限公司总经理。1983年-1987年就读于我校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专业,1987年-1990年硕士就读于我校金属材料专业。二十八载风雨兼程,从国企高管到创业老总,投身外贸行业的任晓民走过坎坷,路过失意,但他一直坚定走下去。不忘初心,感恩母校,任晓民自2011年起,着手开拓母校大工与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合作办学项目。在他的不懈努力和推动下,2013年5月,我校与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签署谅解备忘录,2014年11月,我校电信学部与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工学院正式签署3+2协议,这也是美国加州大学共10所分校中第一次与中国高校签订此类协议,2017年4月,我校与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签署联合办学协议,合作创办“大连理工大学-加州大学欧文分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一流人才。七年坚守,任晓民的初心终于照进了现实。心怀母校,砥砺前行,校友任晓民一直在路上。
校友服务奖获得者 张亚鸣,澳大利亚墨士曼信息网络有限公司董事长,澳洲校友会名誉会长。1978-1981年,本科就读于我校机械制造专业,1982-1984年,硕士就读于我校机械液压专业。2002年,有着浓厚大工情结的他筹建澳洲校友会并担任首届会长,2016年起担任名誉会长。从凌水河畔到悉尼港桥,张亚鸣始终关心校友成长,立足校友服务,促进中澳在文化、人才等多方面交流合作。他组织校友合力为2008北京奥运火炬传递奔跑,为祖国荣誉据理力争,为汶川地震募捐呐喊。历任澳华论坛理事,澳华社区议会理事,澳大利亚华人团体联合会秘书长,中华文化节主席,澳大利亚华侨工商总会秘书长,澳洲中国东北同乡会NSW创会会长,澳洲中国东北总商会执行会长,大连市海外联谊会理事等职。15年坚守,张亚鸣践行着“为校友尽心,为母校尽力”的宗旨,见证了澳洲校友会从无到有、发展壮大的历程,使澳洲校友会成为大工靓丽的“国际名片”。张亚鸣,吹响澳洲校友嘹亮的“大工集结号”!
李扬帆,“学术科研奖”获奖个人,男,汉族,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2015级本科生。现任运载学部职业发展协会主席,级队学习委员等职务。
不忘初心,勤奋钻研。他以必修平均分93.888的成绩连续两年位列专业第一,并围绕结构优化领域发表多篇SCI论文(第一,第三,第四作者),于WCSMO12会议以第二作者身份发表论文,同时以第一作者身份获批软件著作权。
他不惧艰辛,潜心向学,获得多项荣誉。曾获亚太杯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等14项国家级以上科创奖励和优秀学生标兵,科技创新标兵,屈伯川奖学金,钱令希基金会力新奖学金,上银菁英奖学金,香港多元工程师体验项目项目总冠军等荣誉。
张晓,“学术科研奖”获奖个人,男,汉族,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化学学院2014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新型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导师石川教授。
勤耕不辍,天道酬勤。他目前已在高水平SCI刊物发表论文4篇(全部一区),以第一作者在《Science》(IF:37.205)、《ACS Catalysis》(IF:10.614)、《Current Opinion in Chemical Engineering》(Review)发表论文;研究成果接连被世界顶级期刊《Nature》和《Science》接收,被评为“2017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受到C&EN,新华网,大工新闻网,中国高校之窗等媒体广泛报道;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并做口头报告三次,获得“优秀口头报告奖”1次;此外,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授权2项。已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优秀博士论文单项奖学金、博士学术之星、优秀研究生标兵、屈伯川奖学金,大连市优秀毕业生、博士生一等学业奖学金等荣誉。
张志颖,“自强不息奖”获奖个人,女,汉族,中共预备党员,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2014级本科生。曾任社团联合会副主席兼校友工作志愿者协会副主席,现任助理成长导师。
她是一名特殊贫困生,艰难困苦的环境塑造了她坚韧不拔的个性。经过艰苦的磨砺,她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她曾连续三届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学习优秀奖学金,其他单项奖学金共计10项,并以专业排名第一的成绩保送至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她心向未来,积极投身科创,获得“京东杯”全国大学生物流仿真设计大赛一等奖;荣获“自立自强先进个人”,“校优秀三好学生”,“辽宁省优秀毕业生”,“优秀志愿者”、“社会实践优秀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伊力扎提安尼瓦尔,“自强不息奖”获奖个人,男,维吾尔族,就读于大连理工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中共党员,数学学院本科生第一党支部党支部书记。
作为我校篮球队主力成员,他多次代表学校参加比赛获得大连市冠军,辽宁省四强,东北赛区第三名等优异成绩。同时,他是一名预升本的维吾尔族学生,大一的汗水,凝结出收获的结晶。在学期末的华罗庚班招生中,顺利通过面试,考入华罗庚班,实现了华班少数民族学生“零”突破,并成功担任华罗庚班班长。
家庭经济困难带给他的压力,提醒他着拼搏向前。他是一名家庭特殊困难学生,自强不息的他通过兼职解决了自己的学费、生活费。他有着坚韧不拔、迎难而上的意志,他竭力扼住命运的咽喉,奋力书写人生的精彩。
王淳,“就业典范奖”获奖个人,男,汉族,就读于大连理工大学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现任化药1401班班长,大连理工大学第五届学生讲师团讲师,曾任校自管会副主席、创行团队副队长。
他是独立思想的探索者,大学期间参与多项专业比赛、学生工作和创业实践。他是坚定拼搏的行动派,他曾在雀巢、万科、BD医疗、联合利华四家世界500强公司参加市场岗位实习。他是共同进步的扶持者,他积极协助老师组织企业行;帮助同学修改简历,开展线上线下面试技巧培训,并引导学弟学妹明确规划。求职季,他放弃外企舒适转正,成功签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聘为产品行销经理,立志将民族品牌推向世界。
徐志浩,“就业典范奖”获奖个人,男,汉族,中共党员,就读于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现任校团委学生助理、学部本科生党总支宣传委员、土木1402班长、土木1601班班导生、大连理工大学第五届学生讲师团讲师,曾任学部团委副书记。
他始终坚持职业规划以明晰方向,钻研专业知识以扎实基础,坚定理想信念以筑牢根基;以学生工作为载体提升素能,以社会实践为契机探索求知,以工程实习为平台开拓视野,现已签约最早进入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大型国企、“一带一路”倡议的先锋——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投身“一带一路”建设,在为世界建造中国路、中国桥、中国港的征程中,实现个人价值,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
寰宇教育科技,“创业先锋奖”获奖集体,成立于2011年。七年磨一剑,他们一直奋战在国际教育的第一线,成功打造留学考试培训、留学办理、出国访学游学、出国金融服务、海外地接等一站式留学服务平台。累计学员数千人,至今无一失败案例,学子遍布世界各地。
为响应高校国际化办校的要求,他们坚持高校战略,成功为国内高校引进本科2+2、硕士1+1等项目20余项,已入驻7所高校。寰宇一直着眼未来,开拓创新;他们结合数据挖掘和互联网+,正着力开发智慧校园大学生学习平台。
他们勤学笃实、务实践行;他们求实创新、敢为人先;他们坚信未来大连理工大学一定可以走出一家有影响力,有情怀,有社会价值的教育科技集团。
薛乃宇,“创业先锋奖”获奖个人,男,汉族,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2015级本科生。
从大学生生活实际入手,带领团队设计并制造智能硬件“懒人开关”,并创立天威智造(大连)科技有限公司,经过三期产品迭代,获得华本股权有限公司投资意向。参与卓英训练营,暑期于北京太库等地进行投融资路演,终期在全校范围选拔评优,以全校第一(含MBA)的身份赴美国硅谷参访游学。
带领团队获得多项国家级、省级奖项,如iCAN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四项全国二等奖、两项国家三等奖、两项省级一等奖、两项省级二等奖、下一代互联网应用大赛全国三等奖等。
王馨,“社会实践奖”获奖个人,女,汉族,中共党员,就读于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现任共青团大连理工大学委员会实践部常务副部长、大连理工大学红色基因学生宣讲团宣讲员。已获得哲学专业学术型研究生推免录取资格,继续攻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方向。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辽宁省优秀毕业生、大连市优秀青年志愿者、大连市暑期社会实践优秀个人、校自立自强标兵、校优秀三好学生、校优秀青年志愿者、校优秀团干部、校优秀团员等荣誉。
9个省市、16次实践探索,她的足迹,见证着一个实践者的成长。她每年前往社区挂职锻炼,三年来风雨无阻,她的坚持,正是挂职者的蜕变。她在实践中提升家国情怀,在服务中感知社会民生,在奉献中彰显青春正能量。分享经历、传授经验,她用实际行动引领同学们走入社会,在实践中接受成长教育,也在实践中为社会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先锋零距离”社会实践团,“社会实践奖”获奖集体,成立于2015年7月。团队由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2014级三级队学生党员、团支部成员组成。
团队深入基层,躬身实践,学习先锋事迹;身体力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团队自2015年成立以来,以理论学习为基础,从不同维度出发走访探寻,三年来走访两院院士、基层先锋、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老校友等30余人,走访3省10市共计6300余公里。
团队将理论实践相结合,狠抓落实,向先锋党员看齐,并在返校后通过分享会、手绘本、访谈录、视频等方式呈现实践成果,带动身边学生共同参与到实践队伍中。传承榜样精神,弘扬红色基因,他们将优良品质辐射至更多学生、教工以及党、团支部成员,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育人作用。
甘露公益协会,“公益爱心奖”获奖集体。协会成立于2011年,作为全校唯一一个跨校区校级十佳社团,甘露于每年暑期开展支教活动,用实际行动关注基础教育、关心农村学生及留守儿童。
七年来,他们的支教足迹遍及辽宁、河南、甘肃、贵州四省九市。2016年暑期支教收到团省委感谢信一封;2017年暑期支教为四个支教地捐赠图书15000余册、各类物资4000余元。
在学校周边社区他们同样开展各类公益活动,为农民工子女进行免费义教,关注自闭症儿童、进行社区道德讲堂。他们受共青团辽宁省委员会的邀请,联合发起辽宁省保护母亲河志愿者联盟,关注辽河水环境以及周边水污染情况。团队陆续获得包括阿克苏诺贝尔全国银奖、远洋之帆社会实践奖、辽宁省暑期实践优秀成果在内的各类奖项数十项,他们在服务社会的公益爱心路上不断前行。
“筑梦舟曲”公益团队,“公益爱心奖”获奖集体。“筑梦舟曲”团队是在舟曲泥石流发生后迅速组建起来的爱心团队。这支团队不仅在舟曲重建中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展现了大工学子的吃苦耐绕敢于担当的形象,还在此后的每个暑期都前往舟曲,开展支教活动,并在支教结束后制作联络单,对孩子们进行长期帮助指导。
他们还在医疗、古建筑文化等方面进行调研,撰写了7000余字的报告,以此为舟曲当地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筑梦舟曲”团队是舟曲涅槃重生的见证者,也是舟曲重新崛起的奉献者。
七年以来,他们走遍了舟曲附近的5个村落,帮助了361名学生,参与其中的98名志愿者帮助筹集了17785.7元的善款。除此之外,他们还获得了5项国家级奖项,3项省市级奖项,8项校级奖项。相信一份份肯定和荣誉,能推动“筑梦舟曲”团队走向更好的明天,为公益事业贡献更大的力量!
吾特库尔·努尔买买提,“社会工作奖”获奖个人,男,维吾尔族,大连理工大学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过程机械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少数民族预科班兼职辅导员。他是大连理工大学历史上第一位硕博连读的维吾尔族学生、所在学部第一位维吾尔族大学生党员、全校唯一的维吾尔族辅导员。
作为一名维吾尔族学生,吾特库尔的学习之路并不那样轻松,他几乎付出了其他同学三倍的时间和努力。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坚定理想信念,组织“我看家乡的变化”主题调研。积极筹建“民族团结党支部”,发挥少数民族党员的辐射带动作用。
身为一名辅导员,吾特库尔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开展“大手拉小手”优秀少数民族毕业生进班辅导活动,显著提升了预科班的学习氛围。吾特库尔为民族团结付出的努力,让他收获了学校少数民族之星的荣誉,他在服务师生中传承红色基因,在不懈奋斗中放飞青春梦想。
郭瑾,“社会工作奖”获奖个人。女,回族,中共党员,就读于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曾任学部团委常务副书记,现任土交1401团支部书记,学部本科生党总支副书记。曾获国家奖学金、辽宁省优秀毕业生、优秀团员标兵等荣誉,现以专业第一名的综合成绩保送至东南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担任团支部书记,带领支部斩获团支部建设所有单项评比第一名,并荣获大连理工大学团支部建设一等奖;担任团委常务副书记,带领学部团委在五四评选中斩获组织建设等五项单项奖,荣膺“五四红旗团委”;担任学部党总支副书记,带领本科生党员以党建带动团建,形成了由辅导员、学生党员、团员组成的立体化学习格局。
四年的本科生活,她扎根基层,深耕不辍。从团支部书记到学部团委常务副书记,从基层学生党支部到学部本科生党总支,改变的是学生工作岗位,不变的是服务基层的始终如一。
李德龙,“文体才艺奖”获奖个人,男,汉族,就读于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国家一级运动员,中共预备党员。担任学校、学部男子篮球队队长。
他曾斩获多项个人和集体荣誉,获得CSBA篮球赛全国冠军,CUBA辽宁省冠军。2017年4月,在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东北赛区的比赛中,他场均得到25.2分获得CUBA东北赛区得分王称号。同年获得CBA选秀资格,通过选秀获得了多家世界500强名企工作OFFER。在校精英杯篮球赛中,他连续四年率领学部打进决赛,并两夺冠军,两次获得最有价值球员称号。
他是赛场上的最佳球员,也是更衣室中的精神领袖,他把学校和学部男篮带向了新高度。他用精益求精的体育精神激励着大工学子不惧困难,勇往直前。
付圣钧,“文体才艺奖”获奖个人,男,汉族,就读于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目前担任校话剧团副团长。
幼时便与舞台结缘,曾与央视主持人鞠萍,凤凰卫视主持人吴小莉同台演出,在大工,他是校史话剧《屈伯川》中屈伯川的第三代扮演者,并成为首个完成一校两地三区全覆盖公演的屈伯川扮演者。
对待表演艺术的热爱与精益求精让他一直在进步,曾获第八届辽宁省大戏节最佳男演员,同心杯文艺大赛团体二等奖,峰岚杯语言类节目冠军。离开话剧舞台的他又将自己的表演搬上了屏幕,主演影视作品《玛格丽特记忆》。入学以来积极参加校园活动,连续三年参加校迎新晚会,连续三年主演话剧团专场,参演纪录片《红色基因——主楼万岁》等。
作为2015级语言类特长生,他用实际行动诠释学艺双优,为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奉献着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