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7周年即将到来之际,6月28日,辽宁省“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在沈阳辽宁人民会堂召开,表彰全省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党组织,大连理工大学党委荣获“辽宁省先进党组织”称号。
学校党委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积极发扬作为中国共产党亲手缔造的第一所大学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坚持“两个牢牢把握”,切实承担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向着世界一流大学总目标不断前进。
一、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事业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正确办学方向
一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成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百人宣讲团”,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学习、带头讲党课、带头撰写理论文章,校党委书记王寒松在校内外宣讲11场。举办专题轮训班,对处级以上干部开展集中培训;依托党委中心组学习平台,对校领导和正处级干部进行强化培训;“百人宣讲团”走进师生,走向校外,仅校内宣讲达百余场,实现了所有党员、所有教职员工、所有学生全覆盖,有力促进了以新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相关经验做法被《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科学报》等媒体宣传报道。
二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政会精神,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出台《关于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工作思路和任务。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入选第二批“全国重点马院”。强化“课程思政”,把思想政治表现和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教师考核评聘的首要标准,实施师德“一票否决”。配齐建强思政工作队伍和党务工作队伍,确保每个院系至少配备1名专职组织员;实行专职辅导员和党务工作人员职称职级“双线晋升”。抓住论坛、讲座、教材、课堂等关键环节,严把政治方向和意识形态关,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创新性地实施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四项工程”,以“苗子工程”加强学生党员培养及党支部建设,以“基础工程”落实教师队伍“选”“评”“聘”政治条件和师德要求,以“培育工程”选拔有培养前途的青年教师骨干进行锻炼,以“提高工程”打造学校干部重要后备力量。
三是以“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积极配合中央巡视,狠抓巡视整改。巡视前即知即改,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巡视中立行立改;巡视后,全面梳理巡视反馈的问题,逐条分解,明确整改要求,建立责任体系,提出整改措施301项,已整改97.7%。学校立行立改得到巡视组充分肯定。
二、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切实履行管党治党责任
一是全面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提高办学治校、驾驭全局的能力。班子成员带头加强理论学习,坚持中心组学习和常委会会议常态化,确保重要学习内容不漏空、确保中央要求落到实处;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带头落实“双重组织生活”制度;严格贯彻民主集中制,修订了党委常委会议事规则,实行党委常委会决策议题“三咨询三评估”制度,确保决策的规范性、科学性、系统性;严明班子成员责任体系,重要任务落实情况定期在常委会上逐一报告、逐一讨论,提高攻坚克难、改革创新能力。
二是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格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把保证服从中央、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以配合中央巡视和严抓巡视整改为契机,广泛开展动员和警示教育,强化政治定力和责任意识。紧盯“关键少数”,教育和引导学校各级党员干部自觉加强党性锻炼,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站位。制定并严格落实《二级党组织委员会议事规则》《学部(学院)党政联席会议事规则》,发挥二级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建立和完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对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强化日常督导,层层压实责任。
三是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契机,推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明确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四定”,即:定周期、定制度、定要求、定内容,扎实开展“筑牢初心”“五个一”活动,基层党组织生活进一步规范,频次得到有效保证,实效性得到明显增强。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等9项制度并严格执行,打造90余个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示范点,对党支部书记进行全覆盖集中培训,完善党员发展纪实和“全过程、系统性、整体性”党员教育培训体系,提高发展党员质量。荣获辽宁省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一等奖等荣誉10余项,30余项工作经验和做法被中组部网站、教育部网站采用。
四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强化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落实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在所有二级党组织建立了纪委,严格落实二级纪委向同级党组织及学校纪委报告工作制度。综合运用“四种形态”严肃处理违规违纪人员,对违规违纪问题查处情况进行实名通报,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三、聚焦“四个服务”使命,为辽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持续提高办学质量,为辽宁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对省内招生给予最大倾斜,积极引导毕业生在辽宁建功立业,近年来本科和研究生毕业生在辽就业比例分别为31.11%和28.22%。努力把高水平的教师团队培养成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库、智囊团,目前,学校院士、千人、长江、杰青人数约占省高校的60%。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和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设立盘锦校区,2017年培养出首届本科毕业生。
二是面向区域发展需求,积极参与辽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服务于地方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与大连市政府、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共建1个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1个研究院、1个公共服务平台,盘活了8英寸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牵头协同11家高校和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建设的“辽宁重大装备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国家“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研究成果应用在航空航天、国防、能源等领域,助推辽宁支柱产业发展。加强校企合作平台建设,促进辽宁企业效益增长,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大连)校企合作委员会被科技部誉为“东北产学研工作的一面旗帜”。构建工程技术创新体系,解决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如我校承担的大连星海湾跨海大桥已成为东北地区的一张靓丽名片。